第四章 升官 漩涡-《初唐:砥砺前行》


    第(2/3)页

      既然他挑起了头,那就以他为终结,李治顺水推舟,将与李忠有往来的人,乃至于他的长子李忠,一并除去。

      为了大唐基业,为了江山社稷,在李治这类帝王眼中,冤死个把人根本就不是事。

      不过李治也确实不是那种嗜杀之君,还是留一线的。

      他并不知上官仪的儿媳有孕在身,此番听陈青兕提起,也动了点恻隐之心,顺了上官仪的愿望。

      对于陈青兕的态度,李治也很满意。

      之所以开门见山的跟陈青兕谈论此事,李治是不想陈青兕掺和进来。

      毕竟陈青兕跟上官仪还是有一定的联系往来的,尤其在文坛方面,频频接触。

      现在见陈青兕进退有度,十足官场老泥鳅,也不在这问题上多谈,而是说起了科举遇到的问题。

      “自从科举改制以后,朝廷为寒门庶子大开方便之门,可现在地方士族又将大门掩上了半数。可偏偏朕又奈何他们不得,着实可恨……”

      对于李治说的这个问题,陈青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是必然的结果。

      世族大家上千数百年的政治积累,哪里是轻易能够打倒的。

      科举固然是一部杀招,却也得徐徐图之,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

      真要快刀斩乱麻,得来一场黄巢起义,来个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才行。

      这猛药,可就太上头了。

      陈青兕道:“陛下此事急不来,寒门庶子暂且考不过世家大族的精英这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忧。其实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也是好事。”

      “世家大族的精英也是陛下的臣子,他们的成绩越好,意味着朝廷多了一位人才,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相比以往,世家大族自由选择族中子弟仕官,现在给他们仕官机会的却换成了朝廷。以往他们需要得到家族的挑选,现在只要他们自身有能力,就算离开了家族,一样能够获得机会。”

    
  “两者之间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只要陛下不厚此薄彼,未必不能从中分化。哪怕现在殿试、省试皆是士族子弟又如何?一切选取权都在朝廷手上,这就是一大利好。就此下去,真正有才之人,就算离开五姓,一样能搏前程,对于他们也是致命的。”

      “至于寒门庶子……他们求的是一个希望,只要给予他们希望,早晚会有回报。”

      “到底何事,得看朝廷支持的力度了。”

      李治也知陈青兕说的是事实,微微颔首,随口问道:“细细说来。”

      陈青兕道:“多开书塾,兴办教育,这个自不用说。只要朝廷有条件,让更多的人识文断字,终不是坏事。除此之外,臣觉得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改良印刷术,改进造纸术,让书本的价格彻底降下来,只要百姓买得起书,读得起书,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李治揉了揉脑门,不再往下说了。

      再说下去,就会牵扯到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钱。”

      李治自我心虚理亏,朝廷这些年无大战事,节约下来的用度都要用在封禅之上,自不敢多提。

      陈青兕也明白,适可而止。

      如果面前的是李世民,他倒不介意效仿一下魏征。

      可李治,就算了。

      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李治笑道:“还得是爱卿,与爱卿谈论国事,朕心情好了许多。爱卿此番远赴百济,平倭国,抚百济,镇新罗,乱高句丽,智勇兼备,犹如武侯定蛮,为朝廷解决大患。居功至伟,爱卿想要什么赏赐?”

      陈青兕忙道:“为朝廷效力,臣不求封赏。再说,臣乃一介白衣,能够有如此成就,全凭陛下器重信任,也实在不敢多想。”

      李治却一本正经的道:“朕从不委屈立功之人,正好兵部尚书有空缺,以你之功,担任此职绰绰有余。至于爵位,就宜兴郡公,至于令夫人萧氏也晋升为郡夫人……”

      陈青兕眼中放光,果然在唐朝在这个时代,什么功劳都比不上军功。

      郡公,嘿嘿,再上就是国公了。

      “臣谢陛下赏赐!”

      陈青兕那欢喜的表情,李治也看在眼里,很是满意。

      同一时间,皇宫后苑。

      武顺低眉顺眼的躬着身子,在自己妹妹面前,没有以往的嚣张。

      李治至今都未理她,现在她面对武皇后,那是大声说话都不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