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借刀杀人-《初唐:砥砺前行》


    第(3/3)页

      悬报馆除了安排抄录,还有免费的茶水供应。

      让入京述职的官员有一个歇脚联系的地方,而豪绅们则通过这种方式结识各地的官员,从而寻机培养人脉。

      这种情况对朝廷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未来朝廷会自建进凑院避免这种情况。

      但现在朝廷并没有顾及此处。

      给事中最初是作为加官存在的,可以随时出入宫禁,随侍皇帝,多为皇帝信任的内朝重臣。但随着李世民对于谏官的放纵,给事中逐渐褪去了内廷近侍的色彩,成为可以搅动舆论的谏官。

      谏官嘛!

      大多都是寻机挑事的存在,找茬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意义。

      故而有一部分给事中会来悬报馆听各地来京述职的官员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谈论各地的风土民情以及地方政策等问题。

      如果听说何地出现了政策失误或者官员腐败懒政无能等问题,那就捡到谏言的功绩了。

      给事中出入悬报馆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位李给事中也是奔着此目的来的。

      随意坐到一个茶座前,听着各方口音汇聚的述职官员说着朝政,听得津津有味。

      有说江南事情的。

      “青溪县县令韦打算花费重金在新安江江畔建造一座大型的书院,此事若成,吸尽江南文气矣!”

      他说这话的时候,又羡慕又气愤。

      同为江南的官员忍不住附和:“一个陈先生,成就了整个青溪县。青溪文风之盛,冠绝江南。书院所设之地,便在青溪诗会的原址。再让陈先生题字作匾,我等如何留住县里人才?”

      有的在说凉州之事……

      “凉州万家灯火,不需三年,势头怕是要超过汴州,仅次长安、洛阳。”

      在大唐长安、洛阳是两个巨无霸,地位极难撼动。

      次之就属汴州,汴州位于水陆要地,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南北运河的节点。

      借运河之势,汴州发展的尤其迅猛。

      但因丝绸之路的繁华,凉州发展之快,竟将汴州比下去了。

      “某觉得这是苏邢公与裴长史的功劳,苏邢公横行西域,兵锋直插咸海,无人可敌。裴长史在西域,恩威并施,西域诸国,皆服之。西域安稳,方才令得商路通畅,凉州亦因此而得大利。”

      诸多官员各抒己见。

      李给事中也听得津津有味。

      便在这时,他突听一人说道:“再过不久,陛下将行封禅之事,封禅之后,必将大赦,听说李义府昔年好友,已经在操作,借用此次大赦机会,令之调回长安。”

      悬报馆里的官员大多都是各地入京官吏,对于李义府没有多少感觉。

      但李给事中却是脸色煞白,心寒胆裂,脑子一片空白。

      李给事中真名叫李崇德,他出身赵郡李氏,当年李义府多引腹心、广结朋党,权势熏天,但因为人自卑,常为人笑出身底下,自己也引以为耻,于是自称出身赵郡李氏。

      李崇德受李义府胁迫,既恐惧对方势大,又有心抱李义府大腿,将李义府抬进了赵郡李氏的族谱,给了李义府赵郡李氏的身份。

      但是随着李义府遭难,被贬流放州。

      李崇德又将李义府从赵郡李氏中除名,将之赶出了赵郡李氏。

      五姓之一的赵郡李氏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笑话,李崇德更是笑话中的笑话。

      这也是之前这位李给事中受到鄙夷的缘由。

      李崇德深知李义府的能力手段,深知他的小鸡肚肠,如果让他回京,自己绝对讨不得半点好处。

      李义府的话题没有多少人关注,很快就过去了。

      但李崇德却是大汗淋漓,手足无措。

      不行,绝对不能让李义府东山再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