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特效为什么贵-《文化抵抗最前线》


    第(2/3)页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除了主演,其他演员都不值建模的价。”

    “事实上,那些出镜很少的演员,不建立模型,用传统特效方式处理还更省成本。至于只露一面的演员,用特效化妆,比任何计算机特效都更省钱。即使这样,2亿美元也不够。”

    “但别忘了,片中的第一主角,日本人安倍,也就是现在被锁定的华国演员yun.ning,不需要用任何特效啊。”

    “yun.ning用的是真实面孔演出,他的镜头时间又最多,所以减去这方面的成本,2亿美元就差不多了。毕竟这部影片没有爆炸没有怪兽,除了换脸,用到特效的地方不多,或者很少,这要取决于实拍情况。”

    “还有一个前提,这部影片的制作时间必须是2015或2014,更早的年份,因为技术原因,成本比现在高得多。这还是仅指特效的,不包括实拍,不包括片酬。”

    “当然,我想那些脸都无法露出的演员,和第一次出演电影的yun.ning,加起来片酬都可以忽略不计吧。”

    “有些经常关心电影消息的人,可能还是会觉得成本不止如此。我只能告诉你,别相信制片方的注水宣传,观众爱特效,他们当然告诉你我在特效上花了大价钱。”

    “同样别相信特效公司那种最高报价平均出来的每分钟每秒钟数字,每部电影都是整体来谈的,从来不会说,我要十分钟的特效,你给我开个价吧。有那种,但不是电影,而且每分钟的价格少的可怜,还规定了修改次数。”

    “那么2亿美元或更多的钱拍这样一部电影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谁会无聊到花2亿美元拍一部不能上映,不能盈利的电影呢?难道就是为了逗大家笑!”

    “那么现在出现一个更有趣的问题,特效真的需要两亿美元吗?”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想问的,特效为什么这么贵?他到底贵在哪?为什么便宜的特效就那么差?”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视觉特效就是非常贵,技术贵,研发贵,艺术创造贵,人力也贵。”

    “特效公司和特效公司是不同的,能做长的公司,无不是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技术资本积累,或者有自己独到的技术。比如皮克斯,创始人ed.catmull就是写出了renderman软件的科学家,renderman是能够将提交给计算机的几何描述渲染成照片集真实图像的计算机程序。”

    “工业光魔,卢卡斯早在ed.catmull还是工业光魔员工时就买下renderman的使用权。后来工业光魔还请到了奥斯卡科学奖获得者ron.fedkiw做顾问。ron.fedkiw是航空力学专家,斯坦福教授,《可计算物理》的编委。对图形学的建树是作为流体计算程序的先行者和创新者使得流体模拟在电影中成为了可能并不断优化。工业光魔拥有他所写的流体模拟软件physbam的使用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