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团队的问题-《文化抵抗最前线》
第(2/3)页
网友h:“人所见到的世界越大,这个世界越精彩,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也就越多。在清华北大,你的很多同学都在想方设法考gre出国或者进google、facebook等公司实习。在mit、哈佛,你的很多同学都在想方设法办自己的公司,比如说,facebook。”
网友i:“说的好,我也说一点。某教授某次会议发言,掌声一片‘为工业界培养顶尖的人才。帮助中国经济赶上欧美一直是清华的目标!’。斯坦福,‘去创造工作,而不是去找工作。’”
网友k:“说一点我个人的经历。我有幸在清华计算机系和斯坦福计算机系两个最好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呆过一段时间。清华这边有三四个刀片机,一半是ubuntu的一半是windows的。8核cpu,16g内存,斯坦福这边光这个实验室就有近百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其中最差的机器配置是8核24g内存,而且在几十台机器上配置了集群队列(clusterqueue)方便提交分布式任务。同样需要1000个cpu小时的工作,放在清华很难操作的两台电脑上要跑500个小时也就是三周。而且如果中间数据或者代码需要改动重来,每次改动可能都要1个小时分别拷文件;如果在斯坦福给我五十台集群机器和nfs,今天早上部署好,明天吃早餐的时候就能看到完整结果了,总的来说,清华的科研情况和实力和斯坦福还有数量级的差别,其实研究实力不比他们差,但种种因素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能力和工作效率。”
网友c:“别是学霸大人开发出人工智能了吧?”
网友a:“开什么玩笑,你知道人工智能的意义吗?能编写3d动画的人工智能,你以为是贾维斯啊!这种人工智能一点也不比核武器的意义小,应该说超过核武器。用这种人工智能做3d动画电影,就像用万吨水压机做菜刀。”
网友bbbbb:“奥创啊!”
网友f:“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大幅度提高效率的软件吧。你看学霸大人专业,计算机和数学,全新的算法或者完全不同的构架,从底层改变的特效制作方式。”
网友h:“学霸大人快说吧,快告诉我们吧,给点提示也行啊。”
宁学霸:“哈哈,必须保密。不过不久之后会推出一个即时翻译软件。多国语言语音翻译,准确性很好。绝大多数常用句子都可以准确翻译,以后大家出国就方便了,语言将不在成为障碍。当然。专业翻译还不行,但只是旅游用途没问题,一句外语不会说的普通人也能顺利走遍全世界。”
网友h:“太期待了,学霸还是语言专家啊!”
访谈之后,虽然很多问题还没有给出答案。但怀疑的人少太多了。
宁匀觉得真不是访谈功劳,全是改学历的作用啊。
再看网上,粉丝们的前后表现非常好玩。
以前辩论不过别人,就只能耍赖,拉低对方智商,人身攻击,气跑就是胜利。
现在粉丝们面对任何质疑都可以用学历打质疑者脸蛋,啪啪啪,响亮无比的同时对方还无法辩驳。
宁匀真有大笑三声的冲动。
在网络之下,对宁匀自己来说。还有更有趣的事儿。
两只艾玛的态度也变得不同了。
以前聊天的时候,赫敏这个伪学霸,多少都有几分心理优势,面对同一个问题,总觉得自己更正确。
现在再聊天,即时宁匀说的不那么确切,不那么有理由,赫敏也会认真考虑,努力理解。
理解不了,当然是自己的智商问题了。
宁匀很坏的和赫敏聊未改学历前曾经说过的话题。于是出现很多不同于以前的微妙反应,有趣极了。
石头姐的变化更大,只要一说到和智慧相关,和数字相关的话题。石头姐立刻咬人,坚决不许再说。
可以谈感情,谈文学,谈艺术,音乐、经历和八卦,但绝不许说科学。一点都不行。
当然,赫敏也挺支持这点的……
另外,两个艾玛都有改变的部分,也是更加关键的部分,两个人愿意拿一些自己的私人问题,咨询宁匀的意见,以前可完全没有这样的待遇。
如果用数字衡量的话,感情是不是有增加宁匀不知道,但信服一下子从20跳到80,差不多就有那么多……
改学历事件后,最苦恼的就是两个人身后的团队了。
当然不是要重新走访调查宁匀的同学和朋友,而且找不到采访对象了。
这个该死的天才学霸,在学生时代根本不交朋友啊,太看不起人了!
少许接触过的人都停留在天才的印象,其他的就没了。
而那些可能了解多一些的导师教授,根本不是普通调查人员能接触到的。
有限接触比较多的朋友,都在华国,可去华国调查太困难了。
委托当地公司调查没法控制程度和情况,信息真实性也不能确定。
最重要的是,万一被发现,得不偿失。
网络上的公开情报是有不少,但一样真假难辨。
两人身后的团队,几乎同一时间提出录音要求。
要求石头姐和赫敏在与宁匀相处的任何时间内都打开录音,然后通过录音分析对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