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有句话太可恨-《文化抵抗最前线》


    第(2/3)页

    理论上来说,第二点比第一点更容易做到,第二点也比第一点效果更好。

    毕竟越有针对性的方式,速度越快。

    因为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特别的点,找到那个隐秘起来的特别的点,一下子就能抓住对方的心。

    但第二点也有不利的地方,首先是那种改变很可能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向与方式,其次对方的喜好也有可能随着时间偏移。

    所以这里关乎到,选择长久利益还是短期利益。

    综合衡量思考之后,石头姐都选择了第一点,赫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点。

    根据现有资料,单独针对宁匀这个个体,他的喜好也许很简单也许很复杂,但一定善变。

    这样一来不如提高自身。更长久,适用范围更广。

    最关键的一点,给有可能的其他竞争对手提高难度,制造障碍。

    刨除性别属性。一个人的吸引力无非分为整体造型、社会标签和个人修养三个方面。

    石头姐的团队里,对石头姐的整体造型很有信心。

    虽然最近几年,赫敏在全球最美脸蛋排名很靠前,远远超过石头姐,但那只是脸蛋。而不是整体。

    而且那个排行也不仅仅看脸蛋,粉丝、社会活动、大众认知度,甚至金钱都能轻易左右。

    在媒体眼里,在多数中立者眼里,石头姐的着装风格简约大气,很有品位,每次街拍都完美的不像街拍……

    而赫敏的街拍,真像街拍,网络上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大叫,丑哭了。

    根据团队的分析。和石头姐自身的了解,宁很明显喜欢简单和谐对称的美,石头姐需要的只是继续保持。

    让石头姐更确定的是赫敏的改变,最近一段时间赫敏在努力向大气方面改变,更像英国人了。

    而不是反过来自己像英国人,赫敏像个无知的幼稚美国人。

    拥有记忆的赫敏,在某些方面当然比自己更了解宁。

    身材和容貌这些硬性指标,不容易改变,整容的手段既物化了自己也物化了别人。

    对任何底子不错的人来说,都得不偿失。这是信誉问题。

    但既然宁喜欢就说明这方面并不差。

    团队最大的担忧其实是衰老,毕竟从宁匀的表现来看,他不想婚姻,甚至不想确定关系。

    年轻的时候没问题。几年以后就不好说了。

    但这个问题又不能回避,所以团队建议适当的时候可以稍微提示,比如唱个“我们年轻”的歌,石头姐虚心接受。

    事实上,和宁匀有过亲密接触的石头姐,一点也不担心。

    别人不知道。石头姐可知道宁匀有多么年轻,多么正太。

    正太到某些活动的时候,会突然产生罪恶感……

    要知道以石头姐的年龄算,对方未满十八岁,自己是不受罗密欧与朱丽叶法案保护的。

    不是因为这些超越青春,超越生与死的领域,自己又怎么会找一堆人签订严格保密协议给自己参谋感情问题呢,还要忍耐着他们心底里骂自己碧池的恶心感。

    个人修养方面,虽然科学素养不太足,但文学与艺术领域,总体素质还是偏上的。

    这方面可以提高,但需要的时间太长,效果也不明显。

    团队已经努力搜集宁匀的所有言论,用以推断他的人文知识背景,再结合他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情况,进而推断他的思想倾向。

    至于石头姐提供的,根据平常和宁匀聊天得出的看法,被认为有参考意义但缺乏重大价值。

    因为很多资料都表明,宁说过的话,缺少统一性和一致性。

    所以那些平时聊天的看法,可能是伪装也可能是随心情而定。

    石头姐想到两部电影中宁匀的表现,和模糊记忆中的感觉,觉得还是团队的分析正确,坚定了自己判断失误的想法。

    所以想要走捷径,针对性的理念契合,变的充满了不确定的可能性,甚至会成为自作聪明的陷阱。

    而社会标签,对其他人最难改变,对于石头姐自己可不是。

    对于一个有钱的女明星,太简单了。

    根据自身的条件,奥斯卡影后就是最好的选择啊!

    一个影后女友可比普通女明星女友高大上多了。

    这也是自己全面超越沃特森的地方,有赫敏定型,就算那钱砸也砸不出影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