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一定是用错了-《文化抵抗最前线》


    第(3/3)页

    “直到雨过天晴,阳光穿透树枝与树叶的缝隙,落在伞面上斑斑点点。他收起伞,踏着青草上的阳光离开。”

    “那个时候,他给很多女孩的感觉是既孤独又明亮的。像一朵挥之不去的白云,总在晴朗的天空与明亮的日子里跟随你,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高高远远。”

    “你无法想象这样的人有一天因名利而迷失。他与名利者的追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也许感觉会改变,感性无法说服人。但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不容被任何人抹杀的。绝不是某些人说的一文不值,相反,真正价值巨大的地方,很可能还未被人现。”

    “事实上在学术领域我还有一些判断力的,不要笑。这是真的!”

    “我的埃尔德什数是7,这个系数是以匈牙利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的名字命名的,用来衡量一个人与世界核心学术圈的距离。因为他表过太多与人合著的论文。埃尔德什本人的系数是o,与他直接合写过论文的人的系数是1,与系数为1的人合写过论文,则系数加1,依此类推。”

    “我不懂那么高深的数学,可我距离学术圈不远啊,笑。”

    “我询问了很多校友,认真说,综合起来,宁匀给我的印象的确不是一个演员,也不像一个导演。更绝不会是批评中的那个人。”

    “我无法确定他是否善良、正直、勇敢,尤其今天,在离开校园几年以后。但我很确定他,不屑于邪恶、奸诈、怯懦。”

    “我不知道他是否仍甘于奉献,不求利益。但我很清楚,他为人类,为我们每个人,做出了真正具有意义的贡献!”

    “如果在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里,必须要选一个立场的话,我选择支持宁匀,完全的、彻底的、毫无保留的支持他!”

    “他成为数学家,是有原因的!”

    “他成为导演,是我以及很多人乐于见到的!”

    “我期待他的作品,期待未来与他的合作。”

    “如果有什么事让我后悔的话,恐怕就是没有更早的认识宁匀,错过这样一个优秀的校友,值得信任的朋友。”

    “每一篇文章的结尾,都让我迟疑,充满眷恋。”

    “1999年,我进入哈佛……”

    “用一句中文来表达此刻我的心情,“我生君未生……””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