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微不足道的壮举(二)-《新世界1620》


    第(3/3)页

    .

    几个小时后,从伊登号上卸下的大批衣物和粮食被运到了明朝移民营地。

    几千套产自杨雯雯生活艺术公司亚速尔制衣厂的成衣,让领取衣服的男女老少都很奇怪。

    这也不能怪杨雯雯,毕竟就连她都不太确定真正的明朝汉服是啥风格。仅凭后世的考证党也不是一件靠谱的事。她只能按照以前混汉服吧时记得的几种好看的改良汉服进行了批量生产,每套成本控制在2美元以内。

    在她看来,2美元都不到的衣服简直就是不入流。所以只能用“廉价”的欧洲亚麻或印花棉布料流水件制作。

    样式大致可算是宋明中土风格,可又有许多细节有所不同。不过布料厚实,大小款式倒也合身,让一众一年四季都不大可能扯上几尺新布做衣的明朝贫苦移民们大为开心。倘若他们知道这么一套漂亮的衣物价值一两多白银。估计没有一个人舍得马上穿上。

    带来的30多吨小麦面粉,足够让4000人吃上一周多的时间,更是在移民营地里掀开了一阵热烈的响应,就连维持营地秩序的葡萄牙士兵都有点眼红。

    吃了几个月麦糊和米粥的移民们,对那一堆堆新蒸出来的白面馒头都有点手脚哆嗦。捧着热乎乎的馒头。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忍不住掉泪。

    另外一边,10人规模的首都国立医院的医护小组也展开了工作,临时的卫生检疫区搭建起来,除了两百多位中途染病的病人接受了简单的诊疗,未来半个月里,医护人员将马不停蹄地为营地里超过4000人进行初步卫生检疫。

    按照计划,整个西班牙运输舰队,将分两拨运输所有明朝移民。以减轻百慕大岛双湾市的接纳负担。

    伊登号的船长室里。苏子宁和严晓松面对面坐着,各自都在面前摊开一个日记本。

    “……基本情况就这样,我在考虑之后,还是选择了颜思齐,至于那个山东的刘家,也是我们布局必不可少的重大依靠。可以给我们减少不少麻烦,关系需要加深。”

    严晓松贪婪地抽着苏子宁丢过的红双喜。对几个月都断烟的日子进行着“报复”。

    “你可是潇洒大明游了一次,我给你背锅。”苏子宁苦笑着端起正宗的大明绿茶。“几百万美元,你真把我当印钞机了,换做我是葡萄牙人,也会干得屁颠屁颠的。不过也对,凡是能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颜思齐的人这次也来了十几个,专门来押运军火和货物的,另外葡萄牙人也需要一批,不然他们在远东会被荷兰人挤死。”严晓松用笔在日记本上一划,算是完成最后的讲述。

    手打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