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华美外戚(一)-《新世界1620》


    第(2/3)页

    此外的大头消费,大概就是婴幼儿商品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爆炸式出现的新生儿潮,让《曼城周报》从创刊之日起,就特地为这个主题专门提供了一个专版,各地医院也用各种专栏进行宣传。大量适用于17世纪的现代育婴幼教与孕妇保健知识开始传播,对医院和报纸上写什么都深信不疑的家庭主妇们,即便不懂为什么,基本上也都照做。

    卫生与教育部甚至还专门组织了曼城市国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全国几大城镇进行了妇幼专项卫生巡查与知识讲座。由此一来,国营农林渔牧集团下属的奶制品公司生意火爆,国营医药集团生产的棉尿布与各类孕妇保健用品也销售旺盛。

    国立初级学校和国立中级职业教育学校也放学了,一群群年纪从七八岁到十几岁的学生都穿着统一的校服在街边排队等车,或是被一等候的家长接走,年龄大点的,则彼此结伴朝自家的街区走去。

    按照移民部的规定,每年欧裔18岁以上的成人移民数量被严格限制在2000人,但属于移民家庭的孩子却不在这个数量之内。除去中高级技术人才移民,完整家庭移民被优先选择,这导致了目前国内的青少幼人口数量极多,如果再加上近年来大量鼓励生育而在本土降生的新生儿,估计过不了几年,未成年人数量就会超过国内的成人群体了。

    这样一种诡异的人口结构,是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建立以来不曾仔细想过的状态。随之带来的麻烦。就是教育、卫生与社会福利的负担加成,1624年批拨的青少幼婴专项社会服务预算就达到了30万美元,也仅仅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几样社会福利保障。恐怕到时候整个国家都要围着一群孩子打转。虽然财政压力让政府难以喘口气,但只要熬过几年,这些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与思想观念的孩子。就能成为这个国家建设发展的新一代生力军。

    如此看来,建立更加高效的明朝华裔移民通道,增加华裔成人与青少年人口,恐怕也是目前“大西洋跳棋”计划的初衷之一。如今每年4000多号明朝华裔的移民速度,显然不足以确保达成某些国会议员心里的某个人口比例预期值。

    又是一辆公共马车停在了街口,高峰时段的人流让街头巡逻的**们精神高度紧张。学生们哼着歌从街边结队走过,不小心和孩子走丢的家庭主妇在尖叫,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碰撞导致的拉扯争执此起彼伏,男人们叼着烟在街边闲聊大笑,年轻的情侣们彼此相望羞怯地站在街区绿化带的最角落……

    一个周末的黄昏。同样的风景都出现在曼城市、西点镇、银谷镇和百慕大双湾市的街头,建国三年后的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终于敲打出属于普通民众生活的节奏音谱。

    .

    曾经的德意志地区的海德堡乡下泥瓦匠,鲁道夫.沃尔夫冈今天非常高兴,正提着硕大的包裹往家走。采购的东西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他连公交马车都挤不上去,不得不每走上百米,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如此〖兴〗奋的原因,是因为这一周内,他四喜临门。今天要好好在家里庆祝。

    第一件喜事,他升职了。他将成为东方建筑公司将来派驻蝴蝶岛(瓜德罗普岛)的施工队总负责人,属于部门经理级别。

    从1621年下半年移民到现在,已经近三年过去了,老实巴交的鲁道夫带着一家八口,从契约奴一路熬到现在的正式定居权。月薪也从最早的24美元现在跳到了如今的50美元,可谓是兢兢业业、劳心劳力。

    第二件喜事,是他的长子、十七岁的艾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岛海军学院的军官预备班!儿子的入学通知书周一的时候直接下到了东方建筑公司,在公司里的所有工友中间引起了轰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