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这就是命-《穿越自带神攻略》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这就是命
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而已。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说是祭司大人,就是祭司大人了?传说她还拥有什么不死之身,他们没有亲眼见过,根本就不信。
这种唬人的把戏,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可是经常用这种把戏来骗那些无知的百姓们。所以,他们自然的认为,祭司大人的不死之身也只是皇上借此来巩固自己皇权的把戏。毕竟,他们这些在边境的富商们,即便是有消息,但是也因为他们局限在了这里,所以输给了他们的欲望。
不过,说到底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与人无尤。若不是他们的贪心,若不是他们为了欲望,选择了乱臣贼子,甚至有些就是直接想通过战争,发国难财。这样的人,上天选择在他最得意的时候收了他,也实在是痛快人心。
这个时候,他们虽然认为自己很低调,但是却始终都瞒不过林家,青阳宫和慕容家族的眼睛。尤其是慕容家族和青阳宫的眼睛,那更是无孔不入的。很多时候,很多事他们其实都是知道的。只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秩序,他们选择视而不见。
只不过这次,可不是他们视而不见的时候了。
在他们那些人确实是做了不可原谅的事以后,他们的行为和罪行就已经被层层上报。他们的问题,皇上林海他们是早就知道了。只是,姬洹和林海心里只有罗子衿和罗宁,暂时还真不想跟他们太过计较。当然,现在也不是跟他们计较的时候。
结果,就让他们这样继续的自以为是下去。犯过错的,他们也绝对不会纵容下去。一笔一笔的,被记得清清楚楚的。不过也是因为姬洹和林海的不得空。慕容家族和青阳宫轻易又不肯出手。针对他们的一些监视行动,自然便落在了王屋、太行和林图的身上。
他们也是真的忙,以至于自己等待的人已经一个接一个的结束任务,准备要回到原来的自己。可偏偏,他们却不在宫里的不在宫里,不在府里的不在府里。也还好姜心瑶和姜心岚、姜心缘都是青阳宫的人。她们能够理解他们。
所以她们还是守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行动。只有姜心瑶,在罗子衿被姬洹带回来,但是却睡着了后。她便回了趟青阳宫,怎么说也得告诉宫主一声。大家都回来了。即便,姜焱早就感觉到了这个消息。
祭司大人和皇后娘娘回来,怎么样也得和青阳宫的宫主见上一面的。当然还有姜心娅,青阳宫的宫主夫人。她和姜焱之间的婚事,还需要祭司大人的祝福。这也是为什么姜心娅早就回来了,却一直没能和姜焱正式成亲的原因。
可以说,整个青阳宫的人,都在等待着这一天。虽然眼看着宫主和宫主夫人似乎早就不在意什么仪式的问题。但该有的,也还是要有。即便青阳宫一直隐于暗处。但是,该有的,却是绝对不可以少,更不可费的规矩。
如果事事都可以随意对待,那么姜心娅在还是姜焱徒弟的时候,姜焱就一定会早就接受她了。不会纠结了那么久,最后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的恨不得天地去换她一个。
当然,也正是因为青阳宫的人他们的行事作风按照规矩来办。他们对着人世间自然法则的敬畏比其他所有人都要来的深刻。所以,上天也是偏爱他们的。在那么多不可能中,硬是给了他们可能的机会。也因此,他们能够再次团聚。
既然团聚了,他们对一些虚名也不是那么的纠结。那么自然不会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耽误在一起的时间。所以,他们两个这段时间,也就是姜心娅回来的这两个多月里,他们都是在一起的。即便是什么都不做,他们也都在一起。
虽然姜焱在成亲前也还是不能够碰姜心娅。但是他们还是在一起着,绝对不要分开。也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的事,对他们的在一起也就没有说任何的话。再说了,青阳宫本来就和其他外界的人不同。相爱,又相互尊重,他们不会说那么恶语,更加不会无端的臆测。
他们是青阳宫的人,是一家人,是彼此的依靠。所以,从来都没有什么外力和所有的世俗眼光在羁绊着。除了绝对不可以触碰的原则外,他们的生活都是自由的。值得被尊重的。
也就是姜心娅的回归,是所有人都真心欢迎的。而且,她这次的回归,没有人再说她不能跟姜焱在一起。因为她已经不再是姜焱的徒弟了。没有了那层关系,他们两个愿意怎么在一起都没有问题。即便样貌还是一模一样的。但他们都知道,在这里的姜心娅已经去世。回来的,是上天给他们的又一次机会。
这样的姜心娅做他们的宫主夫人,宫主没有意见,她们更加不会有意见。况且,她还带来的上一任宫主的消息。这对青阳宫上下来说,都是大功一件。一来就立功,这也给了大家台阶,大家也便都顺着下来,再次“一笑泯恩仇”。
当然说到底,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仇怨。因为他们的事,大家即便是都知道,也知道不可以在一起。但也没有那么不顾及什么的一味的反对。因为最反对的那个人,已经是他们中身份最高,说一不二的人。他们当然不会再说什么。当然那个人,就是姜焱自己。
姜焱的反对,已经敌得过千千万万个人说不可以。那么即便是大家心里再说不可以,也都不会说什么,更加不会去攻击姜心娅什么。这可能也是姜焱想要保护她的一个方法吧。殊不知,他这样却让她那般的伤心。
可伤心是伤心,却怎么也抵不过她对他的爱。结果还是中了卮月族德妃的圈套,与世长辞。不过也还好啊,祸兮福所倚,“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