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太空人均算法-《塔防战略》
第(2/3)页
每个名额都需要有每天0.8立方氧气再循环能力,地表普通人为0.5立方一天,多出来的部分除了补足太空人员防止骨质疏松做运动所需,剩下的是储备、事故应对能力等。
太空里获得氧气的方式主要是电力脱碳,包含日常生活用电,这里就产生一个硬性的电力指标。
水电解出来的氢氧比例没有余量,主要用于供应轨道调整发动机工作。但旱魃系列的核动力发动机只加热氢,没有氧的参与,所以月宫会多出来一部分氧气,在给两站补充水资源时,顺便携带液氧,这部分主要补充日常开关气闸流失的少量气体,以及站内维修与生产工作的损失。
水电氧体系加一起,产生出人均设备重量,约七吨。
接下来是基建部分。
这里的基建指硬性的生存、种植、活动需求,包含住房、休息娱乐等,都按人均计算,为了能达到永久居住条件,空间感要比传统航天器大很多,因此重量也比较大。
不考虑工业发展条件的情况下,该项占比最大,人均重量达到二十一吨。
然后是应急储备。
应急储备,指受到太阳活动影响,有时候空间站不得不降低自身发电能力,而发电能力降低,很可能会影响到食品产出。
把时间轴拉长,一百年里总会有那么十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就需要低产出环境下的食物补充能力。
当然c国的三站体系有月表的物资支援,但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只剩下本站的情况。
细节不谈,本项储备人均需要3.5吨的配重,a国的末日空间站哪怕弄成不能繁衍后代的状态,至少也需要1.8吨的储备量。
最后是维修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必须分开。
a国的项目启动较晚,已经没功夫追求发展能力了,所以至少要有空间站自持维修能力,宇航服、焊接工具、焊接材料等等都算在内。
按c国制定的标准,这部分人均物资、工具的投送量最低为两吨,该重量不包含维修消耗的板材型材,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达到最低标准后,以五十年自持能力计算,需要额外近三吨材料。
而发展能力的部分,在c国的系统里占比最大。
单纯一项人均金属储备,就要求达到16吨!数字如此之大,主要是各种设备成品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以金属锭、氧化物粉末、板材存在的储备量,仅占该数字的五分之一。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物资储备,食品级塑料、pvc材料、橡胶等,有很多都是太空完全没有来源的,因此虽然用量小,考虑到太空人繁衍需求,储备量的要求却不少,人均也达到14吨。
发展能力里面,还包含了人均飞行器,这个平均下来就不多了,以现在配置的飞行器算平均值,人均只有1.8吨。
第(2/3)页